駕校學車:“潛規則”公開化
2011/9/12 閱讀數:
隨著有車一族的日益增多,各個駕校的生意也日趨火爆,學員在培訓過程難免會遭遇不同程度的“潛規則”。這似乎早已成為這一行業“公開的秘密”。近期,有不少學車的市民向記者反映,他們在培訓過程中紛紛“被潛”,遞煙買水、請客吃飯等“小恩小惠”都算不了什么,一些“普遍現象”正愈演愈烈。
3日上午,記者來到了市中區一家規模較大的駕校,在訓練場地上看到了一幕幕的“繁忙”景象:學員在車上操作,教練在旁邊指揮;引擎聲、叱責聲不絕于耳。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教練手里常常夾著香煙,或是時不時接受一些沒有上車的學員遞過來的香煙,他們在喊過幾嗓子后偶爾還會拿起一瓶礦泉水狂灌幾口。場地周邊隨處可見丟棄的煙頭和礦泉水瓶。
休息間隙,正在此處學車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是上個月報的名,理論考試通過后已經上車兩周了。教練對他們都挺負責任的,教得也很認真。同組的學員不是給教練遞煙,就是給教練買水,她也給教練買了一籃水果。加之天氣炎熱,教練都很辛苦,這些“小表示”都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上車的第二周,有學員提出要給教練包個‘紅包’, 說是別的組都給了,一是感謝教練的盡心盡責,二是在考試過程中教練還能適當‘照顧照顧’。”此前,王女士也聽過了一些關于考車必須得向教練“進貢”的說法,她總覺著是個別現象,沒想到自己學的時候還真就遇到了。
“想了想還是給吧,畢竟別人都給你不給也不好,往后教練要是刁難你,萬一考不過就更麻煩了,補考也得交不少錢呢。”就這樣,王女士和其 他5個學員一人掏了一百元,封了一個大“紅包”塞給了教練,而教練幾番推辭后還是收下了。“送禮好辦事,哪都是這樣,要不學著還真不安心呢。”王女士說。
迫于無奈 各種暗示、索要層出不窮
記者多方了解到,我市駕校教練員的基本收入包括底薪和提成:底薪一般在1000元上下,另外還有加班費,加一個班大概在幾十元左右;獎金主要是按學員通過科目的數量拿提成,一個學員每通過一科的提成大概也在幾十元左右。“帶的學員多,考過的也多,拿的(獎金)自然就高,這得看個人能力了。”當記者以應聘教練為由到某駕校咨詢時,一位工作人員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待遇標準,只是說“得看個人能力”。這個“能力”里面包括不包括所謂的“灰色收入”呢?
在嶧城區一家駕校學車 的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剛上車時,他也和別的學員一樣,時不時給教練遞煙買水,到后來直接就買整盒的煙給教練,礦泉水也是整箱的輪流買。“車里的儀表盤上有一包泰山煙,里面就剩下兩根,可是從上了車直到考試前都沒見少過。”徐先生說,學車的時候,教練的煙始終不斷,基本上都是學員給遞,幾乎沒見他自己掏過,一上午差不多就得一盒煙左右。
有一次,他給教練拿礦泉水,教練卻告訴他,天天總喝礦泉水都喝夠了,前幾天有個學員給他送了盒新上市的“鐵觀音”,喝著口感還不錯。第二天,徐先生在 給教練遞煙時告訴他給其充了100元話費,不料教練卻說:“你給我充話費干嗎,話費都打不了。”徐先生這下蒙了,后來問了其他幾個學員才知道,他們有的給教練送過整條煙,有的給其送過茶葉,有的給其充過話費,還有的直接就給其塞“紅包”。沒辦法,為了不再看教練臉色,徐先生只好又包了一個一百元的“紅包”塞給了他。
“現在的駕校教練都有些貪得無厭了。”另一位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他的一個朋友在某駕校學車,上車的時候同組的學員按照“潛規則”一起給教練封了一個大“紅包”, 學的過程中沒少給教練遞煙買水,晚上還給他送菜送飯,覺著教練加班挺累的,飯都吃不好。在這期間,也請教練出去吃過幾回,飯錢都是輪流掏或是平攤。
后來在考完科目二的一場飯局上,這位教練趁著酒勁公然對張先生的朋友說,“聽說你父親是一家商貿公司的老板,好煙好酒肯定不少,能不能給我弄條‘特貢’的煙嘗嘗,最近加班頻繁,老抽那幾種煙,抽得嗓子都不舒服。”聽到這,張先生的朋友頓時憋了一肚子的火,表面上卻不好發作,第二天還是帶了條好煙塞給教練,只盼著能盡快通過科目三。
杜絕“被潛” 靠監管 更得靠共同抵制
“別人給教練什么咱也得跟著給什么,哪怕再不情愿也得‘隨大溜’,萬一得罪了教練就不好了,只要能通過考試也不差那點‘禮錢’。”采訪中,不少學車的市民都表示自己有過“被潛”的經歷,“上車先上禮”似乎已經成為了學車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步驟。
已經拿到駕證的市民袁先生認為,“潛規則”不光是在駕校由來已久,在其他行業也普遍存在,主要是受人們的傳統心理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一個巴掌拍不響”,學員一旦有了這種怕受冷落、急于過關的歪曲心理,再加上某些教練在職業道德方面自甘墮落和在工資待遇方面的不平衡,久而久之就催生了這個社會現象的形成。
“通過考試的關鍵是要看自己練習得怎么樣,而不是由‘紅包’多少來決定的。要想杜絕這股不正之風,靠監管查處只是治標,學員齊心不送‘紅包’才能治本。希望廣大學員理直氣壯地抵制這種‘潛規則’,而不是一味忍氣吞聲地姑息縱容。”袁先生從學車到考試沒有多花任何冤枉錢,偶爾給教練遞幾根煙,最后還是順利地拿到了駕照。
一位在駕校工作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每天到駕校報名學車的人數依然不少,報完名等上幾個月、大半年才接到學車通知也十分正常。許多人急于拿證、買車心切,加之現在駕考全都是“電子樁”、“電子眼”,“照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難度比原來大大增加,所以學車的時 候,學員總把希望寄托在教練身上,以致用財物主動“討好”教練,對于教練的“要求”、“暗示”等統統接招。當然,這里面也有教練素質不高和監管缺失的問題。
這位業內人士表示,學員在學車過程中千萬不要迷信只要送“紅包”就一定能通過考試,以至于以訛傳訛,讓“潛規則”愈演愈烈。如果學員能夠擺正心態,本著對自己和公眾安全負責的態度,扎扎實實地去學、去練,而不是僅僅滿足于通過考試;如果教練能夠對自己和學員負責,自覺恪守職業道德,那么這個行業才能健康有序地發展。
根據《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第五十六條第四種情形:機動車駕駛培訓教練員存在索取、收受學員財物, 或者謀取其他利益等不良行為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合格的,予以通報。
市交通局運管處駕培科郝科長告訴記者,我市駕駛員培訓學校已于6月1日起陸續安裝啟動了教練車培訓計時管理系統,教練員的基本信息可通過IC卡的形式得以記錄保存。如果某位教練在培訓過程中有違規違紀行為,那么其不良記錄就將被永久保存,不但所屬駕校予以辭退,并報交通部門備案,而且其他駕校也不準予以聘用。
市民在學車過程中如遭遇“潛規則”或其他不合理、違規的現象,可撥打交通咨詢投訴中心服務熱線:9600966或市交通局運管處駕培科電話:8662299進行舉報。
它山之石:如何避免駕校潛規則?
盡管目前有關部門對珠海駕校的管理進一步加強,但駕校潛規則還是很常見,珠海學車的學員如何在學車途中避免駕校潛規則呢?這是珠海學員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有關人士說,關于駕校潛規則,雖然現在很多駕校針對教練的吃拿卡要行為也設定了一些處罰措施,但是實際的情況是,現在學習駕駛的市民非常多,而要通過考試順利拿到駕駛證又比較困難。一方面,一些學員為了盡快通過考試縱容教練員的行為;另一方面,現在駕校之間競爭激烈,駕校這邊開除違規的教練員,另外一家駕校馬上就聘用他了。
所以,現在最為重要和有力的,如何避免駕校潛規則的方法就是有關部門出面干涉和設定相關法律。現在學習駕駛的人越來越多,市場急需規范,盡快立法填補法律空白,使執法部門有法可依。
曾有很多學員投訴教練向其索要煙酒、現金等。有多少駕校會將教練處理或者開除呢?由于這是教練與學員一對一的行為,很難舉證,因此,學員為了避免駕校潛規則,維護自己的權益,可以想辦法制造些駕校或教練潛規則的證據,在向有關部門投訴時也有據可依。
3日上午,記者來到了市中區一家規模較大的駕校,在訓練場地上看到了一幕幕的“繁忙”景象:學員在車上操作,教練在旁邊指揮;引擎聲、叱責聲不絕于耳。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教練手里常常夾著香煙,或是時不時接受一些沒有上車的學員遞過來的香煙,他們在喊過幾嗓子后偶爾還會拿起一瓶礦泉水狂灌幾口。場地周邊隨處可見丟棄的煙頭和礦泉水瓶。
休息間隙,正在此處學車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是上個月報的名,理論考試通過后已經上車兩周了。教練對他們都挺負責任的,教得也很認真。同組的學員不是給教練遞煙,就是給教練買水,她也給教練買了一籃水果。加之天氣炎熱,教練都很辛苦,這些“小表示”都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上車的第二周,有學員提出要給教練包個‘紅包’, 說是別的組都給了,一是感謝教練的盡心盡責,二是在考試過程中教練還能適當‘照顧照顧’。”此前,王女士也聽過了一些關于考車必須得向教練“進貢”的說法,她總覺著是個別現象,沒想到自己學的時候還真就遇到了。
“想了想還是給吧,畢竟別人都給你不給也不好,往后教練要是刁難你,萬一考不過就更麻煩了,補考也得交不少錢呢。”就這樣,王女士和其 他5個學員一人掏了一百元,封了一個大“紅包”塞給了教練,而教練幾番推辭后還是收下了。“送禮好辦事,哪都是這樣,要不學著還真不安心呢。”王女士說。
迫于無奈 各種暗示、索要層出不窮
記者多方了解到,我市駕校教練員的基本收入包括底薪和提成:底薪一般在1000元上下,另外還有加班費,加一個班大概在幾十元左右;獎金主要是按學員通過科目的數量拿提成,一個學員每通過一科的提成大概也在幾十元左右。“帶的學員多,考過的也多,拿的(獎金)自然就高,這得看個人能力了。”當記者以應聘教練為由到某駕校咨詢時,一位工作人員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待遇標準,只是說“得看個人能力”。這個“能力”里面包括不包括所謂的“灰色收入”呢?
在嶧城區一家駕校學車 的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剛上車時,他也和別的學員一樣,時不時給教練遞煙買水,到后來直接就買整盒的煙給教練,礦泉水也是整箱的輪流買。“車里的儀表盤上有一包泰山煙,里面就剩下兩根,可是從上了車直到考試前都沒見少過。”徐先生說,學車的時候,教練的煙始終不斷,基本上都是學員給遞,幾乎沒見他自己掏過,一上午差不多就得一盒煙左右。
有一次,他給教練拿礦泉水,教練卻告訴他,天天總喝礦泉水都喝夠了,前幾天有個學員給他送了盒新上市的“鐵觀音”,喝著口感還不錯。第二天,徐先生在 給教練遞煙時告訴他給其充了100元話費,不料教練卻說:“你給我充話費干嗎,話費都打不了。”徐先生這下蒙了,后來問了其他幾個學員才知道,他們有的給教練送過整條煙,有的給其送過茶葉,有的給其充過話費,還有的直接就給其塞“紅包”。沒辦法,為了不再看教練臉色,徐先生只好又包了一個一百元的“紅包”塞給了他。
“現在的駕校教練都有些貪得無厭了。”另一位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他的一個朋友在某駕校學車,上車的時候同組的學員按照“潛規則”一起給教練封了一個大“紅包”, 學的過程中沒少給教練遞煙買水,晚上還給他送菜送飯,覺著教練加班挺累的,飯都吃不好。在這期間,也請教練出去吃過幾回,飯錢都是輪流掏或是平攤。
后來在考完科目二的一場飯局上,這位教練趁著酒勁公然對張先生的朋友說,“聽說你父親是一家商貿公司的老板,好煙好酒肯定不少,能不能給我弄條‘特貢’的煙嘗嘗,最近加班頻繁,老抽那幾種煙,抽得嗓子都不舒服。”聽到這,張先生的朋友頓時憋了一肚子的火,表面上卻不好發作,第二天還是帶了條好煙塞給教練,只盼著能盡快通過科目三。
杜絕“被潛” 靠監管 更得靠共同抵制
“別人給教練什么咱也得跟著給什么,哪怕再不情愿也得‘隨大溜’,萬一得罪了教練就不好了,只要能通過考試也不差那點‘禮錢’。”采訪中,不少學車的市民都表示自己有過“被潛”的經歷,“上車先上禮”似乎已經成為了學車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步驟。
已經拿到駕證的市民袁先生認為,“潛規則”不光是在駕校由來已久,在其他行業也普遍存在,主要是受人們的傳統心理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一個巴掌拍不響”,學員一旦有了這種怕受冷落、急于過關的歪曲心理,再加上某些教練在職業道德方面自甘墮落和在工資待遇方面的不平衡,久而久之就催生了這個社會現象的形成。
“通過考試的關鍵是要看自己練習得怎么樣,而不是由‘紅包’多少來決定的。要想杜絕這股不正之風,靠監管查處只是治標,學員齊心不送‘紅包’才能治本。希望廣大學員理直氣壯地抵制這種‘潛規則’,而不是一味忍氣吞聲地姑息縱容。”袁先生從學車到考試沒有多花任何冤枉錢,偶爾給教練遞幾根煙,最后還是順利地拿到了駕照。
一位在駕校工作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每天到駕校報名學車的人數依然不少,報完名等上幾個月、大半年才接到學車通知也十分正常。許多人急于拿證、買車心切,加之現在駕考全都是“電子樁”、“電子眼”,“照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難度比原來大大增加,所以學車的時 候,學員總把希望寄托在教練身上,以致用財物主動“討好”教練,對于教練的“要求”、“暗示”等統統接招。當然,這里面也有教練素質不高和監管缺失的問題。
這位業內人士表示,學員在學車過程中千萬不要迷信只要送“紅包”就一定能通過考試,以至于以訛傳訛,讓“潛規則”愈演愈烈。如果學員能夠擺正心態,本著對自己和公眾安全負責的態度,扎扎實實地去學、去練,而不是僅僅滿足于通過考試;如果教練能夠對自己和學員負責,自覺恪守職業道德,那么這個行業才能健康有序地發展。
根據《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第五十六條第四種情形:機動車駕駛培訓教練員存在索取、收受學員財物, 或者謀取其他利益等不良行為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合格的,予以通報。
市交通局運管處駕培科郝科長告訴記者,我市駕駛員培訓學校已于6月1日起陸續安裝啟動了教練車培訓計時管理系統,教練員的基本信息可通過IC卡的形式得以記錄保存。如果某位教練在培訓過程中有違規違紀行為,那么其不良記錄就將被永久保存,不但所屬駕校予以辭退,并報交通部門備案,而且其他駕校也不準予以聘用。
市民在學車過程中如遭遇“潛規則”或其他不合理、違規的現象,可撥打交通咨詢投訴中心服務熱線:9600966或市交通局運管處駕培科電話:8662299進行舉報。
它山之石:如何避免駕校潛規則?
盡管目前有關部門對珠海駕校的管理進一步加強,但駕校潛規則還是很常見,珠海學車的學員如何在學車途中避免駕校潛規則呢?這是珠海學員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有關人士說,關于駕校潛規則,雖然現在很多駕校針對教練的吃拿卡要行為也設定了一些處罰措施,但是實際的情況是,現在學習駕駛的市民非常多,而要通過考試順利拿到駕駛證又比較困難。一方面,一些學員為了盡快通過考試縱容教練員的行為;另一方面,現在駕校之間競爭激烈,駕校這邊開除違規的教練員,另外一家駕校馬上就聘用他了。
所以,現在最為重要和有力的,如何避免駕校潛規則的方法就是有關部門出面干涉和設定相關法律。現在學習駕駛的人越來越多,市場急需規范,盡快立法填補法律空白,使執法部門有法可依。
曾有很多學員投訴教練向其索要煙酒、現金等。有多少駕校會將教練處理或者開除呢?由于這是教練與學員一對一的行為,很難舉證,因此,學員為了避免駕校潛規則,維護自己的權益,可以想辦法制造些駕校或教練潛規則的證據,在向有關部門投訴時也有據可依。
- 上一篇:市區駕校欲漲學費三五百 2011/9/13
- 下一篇:駕校玩“蒸發”“開學”遙遙無期 學費難以退回 20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