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購下的學車難
2011/11/14 閱讀數: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公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首都交通科學發展 加大力度緩解交通擁堵工作的意見》,開始實行綜合措施治理交通擁堵。其中最主要的一項,便是以搖號方式分配小客車配置指標。
除此之外,在另一條戰線上,北京市的駕駛員培訓也隨之出現了學車慢、考試難的情況。有學員報名近兩年沒有拿到駕照,還有學員補考三次仍未通過考試。
學車慢,考試難,這些現象與限購政策存在什么樣的聯系?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馬維輝
第一次上車練習,王磊(化名)的愛人囑咐他買兩包煙帶上,作為給教練的見面禮。王磊沒全聽,而是買了一整條“小熊貓”。他想,要送禮就大方點,兩包煙顯得太小氣。
拿著煙,王磊大搖大擺地走進駕校,找到了教練。師傅第一句話就問:“你拿的是什么呀?”
“煙!”王磊大聲回答道。
“拿回去!”師傅毫不客氣地說。
王磊又解釋了兩句,但師傅還是不為所動,態度非常堅決。
報名前,王磊在八通網(通州社區門戶網站)上看到有人留言,說通州的駕校黑,教練喜歡向學員要煙要水。可是今天,他主動送上門的,卻被師傅給拒了,難道網上的傳言有假?
駕校門口的亂墳崗子
王磊,男,29歲,大學本科,家住北京市通州區。2011年春節過后,他和愛人商量著要給家里添輛車。王磊決定,買車前先去駕校學個本。
報名前,王磊向小區里剛學完車的鄰居了解情況,鄰居建議他去東方時尚或者公交駕校,這兩個駕校比較大,正規一點,缺點是離家較遠。
通州的駕校,用鄰居的話說,就是“服務不好、要好處費、壓縮學習時間”,優點是“離家近、便宜”。
八通網上也有網友說通州的駕校黑,有的駕校,完全是個人老板掛靠在駕校名下,管理混亂。表面上報價低,后續收費一大堆,真正拿下駕照來其實是最貴的。
經過考慮,王磊決定還是在通州學離家近。找一個規模大的,應該能夠正規一些。通州的駕校相對集中,都在永順鎮龍旺莊學校的附近,那片區域云集著京東、金統領、金菱、三星,西總、通聯、偉達、農機等近十家駕校,是通州居民主要的學車場所。
最終,他選擇了J駕校,原因有二:便宜、硬件好。這附近的駕校,只有J駕校等少數幾家有自己的教練場,其他的都是合用公共教練場,無法保證練習時間。而相對于其他駕校,同樣是手動檔桑塔納的車型,J駕校的收費又要便宜500元。
報名時,王磊被駕校的環境嚇了一跳大門口竟然有一個亂墳崗子!那是一個方圓五、六十米的土堆,上面三三兩兩地散布著幾座孤墳,旁邊是干枯了的樹木,樹上還有鳥窩。
土堆的下面,有一片十平米左右的玉米地。玉米地旁邊是一個水塘,塘水發黑,見不到底,上面漂浮著一層綠色的水藻,水面幾乎與路面平行。后來到了夏天,下大暴雨,塘水便漫過路面,最高時能有膝蓋那么深,學員進出駕校只能乘坐班車。
2011年2月16日,王磊交了3930元報名費,開始了自己的學車生涯。
誰在因為限購學車?
報完名,王磊很快就被安排參加科目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考試,俗稱“法培”)的培訓了,總共16學時,每天4小時,分4天上完。因為他報的是周末班,所以用了兩個周末培訓完畢。
3月7日,王磊通過了科目一的考試。接下來,就要進行科目二(場地駕駛技能考試,俗稱“樁考”和“三項”)的練習。不同于科目一的教室上課、集體培訓,從科目二開始,學員就要開始上車練習了,需要各約各的教練。學員先給教練打電話預約,然后由教練來安排練習時間。學員什么時候來,都是教練說了算。
4月10日,王磊第一次上車練習,距離科目一考試通過已有1個月零3天。因為教練一直說人多,約不上。
為什么人多?一方面是因為國家的經濟形勢好,買得起車的人越來越多了;另一方面,也跟北京市的限購政策有關。在王磊的同學中,至少有三類人是因為限購學車的:
一、 搶在2010年12月23日限購令實施前買車,先有車后學車的;
二、 為了參加搖號學車的,因為參加搖號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持有效的機動車駕駛證”;
三、 因為限購造成恐慌,借用親友名義提前參加搖號,獲得指標后學車的。
八通網上也有網友認為,“所有這些都是時代的產物”。2003年時學本,從報名到拿駕照58天。當時學車不是教練約學員而是學員約教練,教練要靠學時掙錢。如果大家都不約,他就別掙錢了。
而如今,因為人多,一個學員每周只能約到一次,每次2到4小時不等。并且每次練車都要刷指紋,上車前一次,下車后一次,嚴格保證由學員本人練車,防止冒名頂替。
如果學員預約了某個時間練車,臨時有事來不了,則需要提前48小時通知駕校取消。否則,到了預約的時間不來,就要按照一小時70元的標準交納違約金。王磊就曾經取消過兩次預約,都是因為出差。這樣一來,又浪費了兩周時間。直到8月5日,王磊才終于練完了科目二要求的54個學時,可以報名考試了。
相比之下,有些學員則要快得多。王磊練車時認識了一個四川人,是另外一個師傅教的,他一周能約2次,只用兩個月就練夠了時間。他透露說,自己的秘訣就是勤打電話,“煩死他(教練)”,這樣就能約到車了。此外,他師傅的學員少,這也是能夠快速練完的原因之一。
“百度知道”上,有人發帖說:在J駕校學車,從報名到拿本只需2個月時間。可能就屬于這種情況。
當然,也有更慢的。王磊認識一個護士,因為經常倒班、加班,教練有時間的時候她忙,她有時間了教練又沒空。所以2010年4月報名開始,斷斷續續地學了1年多,直到2011年10月才學完所有64學時的課程,還沒拿到駕照呢。
8月28日,王磊第一次參加科目二的考試,沒有及格。9月18日,第二次考,才終于過了,這樣一來又耽誤了一個月的時間。
科目二通過之后,科目三(道路駕駛技能考試,俗稱“路考”)會更換一個新的教練,王磊于是又打電話給新教練,預約練習時間。直到10月19日,他才第一次上車進行科目三的練習。
直到11月,王磊還沒有拿到駕照。而八通網上有人說,他在東方時尚(駕校)學的,5月底報名,6月中旬學交規,7月初上車,7月底拿本。比王磊快了4倍還多。
師傅為什么不收煙?
王磊的師傅姓張,男性,四十多歲。皮膚黝黑,還挺著一個碩大的將軍肚。來駕校前在北京市某建筑公司工作,最多的時候手下管理過幾百號人。現在雖然在駕校教學,但關系還在原單位,每個月仍然能從那里領到一部分工資。
第一次練車,王磊便發現,訓練場附近總有一個流動小販,女性,四十多歲,騎著一輛三輪車,車上拉著香煙、飲料之類的小商品,在教練車旁邊轉悠。看見哪個學員從車上下來,便把車騎過去,當著師傅的面問你:“買水么?”見你掏錢,一般還會追問一句:“給師傅買包煙吧?”
一開始,王磊挺討厭這個小販的,看她的時候臉上都帶有鄙夷的神色。但是,師傅告訴他,別小看這個女的,她都有教練證呢,而且還是跟自己一塊學的。只不過后來人家沒有從事這一行罷了,人各有志嘛。
王磊經常給教練買水,這完全出于自愿。因為天熱,他自己也會口渴,而如果光買自己的,也顯得不太禮貌。
小販告訴他,他師傅喜歡喝“拿鐵咖啡”,這種飲料賣5元,比可樂、綠茶之類的貴2元。
因為有了第一次送煙被拒的經歷,王磊一直沒有給師傅買煙。但是后來,他發現有的學員也會給師傅買煙,有一次便試探性地問了一句:“師傅,您抽煙么?”
“來兩包"紅中"(紅包裝中南海)吧!”師傅爽快地回答道。
王磊花30元買了兩包,遞給師傅。師傅突然對他說:“知道第一次你送煙,為什么讓你拿回去嗎?”
“為什么?”
“駕校這么多人,你拿著煙轉了半天,我還敢要么?就是收下我也得上交,不然收車的時候校長也得到我車里翻來。”師傅解釋說,“我知道你們都是一片好意,想給師傅們帶點小禮品,可是駕校有規定,不讓收。我收了你的煙,緊接著就得走人。為了條煙,把工作丟了,值么?”
聽了師傅的話,王磊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第一次送煙被拒,竟然是這個原因。他注意到教練車副駕駛位置前,都貼著一個“溫馨提示”,上面寫著:
監督舉報(教練員如有以下行為)
1、 教練員“吃、拿、卡、要”或變相要求學員送錢或有價證券的;
2、 訓練時間內,教練員以各種名義或手段減少訓練時間的;
3、 教練員以“幫助通過考試”為名收取學員費用的;
4、 嚴禁使用非教練車進行訓練;
5、 其他侵害學員利益的行為。
以上各項經查證屬實,駕校將嚴肅處理。
旁邊還有駕校和車管所的監督電話。
不過,總體來講,王磊覺得自己的教練已經算好的了,從不主動向學員要東西。有一次路過包子鋪,師傅下車去買早點,王磊說讓他去,還被當場拒絕。王磊曾經見過別的教練,使喚學員到外面買早點,還點名只要某家店里的雞蛋灌餅,其他東西不要。
沒完沒了的“練樁”
在長達4個月的科目二練習中,王磊認識了很多朋友,有同一駕校的學員、師傅,也有其他駕校的學員。之所以能夠認識他們,還是拜教練所賜。
第一次練車,王磊便認識了2個半師傅。一位是他的教練,一位是同駕校的另一個教練,還有一位其實是個學員。
那次,王磊的師傅同時約了3個學員來練車,其中一個男孩刷指紋,王磊和另外一個女孩只是跟車練習。因為人多,王磊先被師傅安排到另外一位教練的車上學習,過了半小時,又被接了回來,跟著那位男學員學習基本知識,就是如何調座椅、系安全帶、打方向盤之類。
其實,駕校是明令禁止這種“一車多人”現象的,前文說過,教練車上還貼著相關的監督電話。但學員跟教練學習,約車需要教練安排,練習需要教練指導,所以一般都不愿得罪師傅。王磊學習的這段時間,就從來沒聽說有人投訴教練的。
之所以會出現“一車多人”的現象,還跟練習場地有關。科目二考試分為兩大塊:“樁考”和“三項”,“三項”需要在特定的場地里練習,而“樁考”則相對自由一些,只要找一片空地,插上6根桿子就能練。王磊他們練“樁”就是在校外一片廢棄的籃球場,在那里,沒有駕校的督察人員,教練想帶幾個就能帶幾個。
王磊第一次練“樁”,師傅仔仔細細地教給了他每一步的要領,檔位怎么掛、方向盤怎么打、反光鏡怎么看、車要怎么停……并且親自監督王磊練習了幾遍,糾正了一些不良習慣。在他記住之后,剩下的就是勤加練習了,這時候師傅便下車到一旁休息。每輛教練車上都有一截塑料管,長約10厘米,把它支到油門下面,油門便踩不下去了,可以避免學員誤踩油門造成事故。這樣一來,教練便可以離開車,讓學員獨自練習。師傅們則三三兩兩地聚到一起,聊天吹牛,喝茶抽煙,有時還會打撲克,玩“斗地主”賭錢。
相對于“樁”,“三項”的練習對師傅們來說則要辛苦很多:要在教練場里練習,因為有督查,所以每輛車上只能坐一個學員;要來往于各個場地,油門不能支,學員開車時師傅必須坐在副駕駛位置,集中注意力,腳放在副剎車上,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正因為如此,所以師傅們都喜歡練“樁”,不愿意練“三項”。王磊約3個小時的車,師傅一般只讓他在教練場里連續練習兩圈“三項”,用時不到1個鐘頭,剩下的時間就是練“樁”了。越到后來,王磊的“樁”練得越熟,而“三項”之中,有幾項卻還沒有把握。王磊希望能多安排練習“三項”,少練點“樁”,但師傅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實在不行就說:“你讓我歇會”,王磊也沒有辦法。
恐怖的測試
科目二考試前,學員是可以自行去京東考場里測試的。按照教練的說法,在駕校練習十遍,不如去考場里測試一遍。尤其是考前那天,一定要去考場里多測幾遍。
聽別的學員介紹,考場里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4點半是考試時間,除此之外,上午7點至9點,下午5點以后,都可以進行測試。但跟學車時的問題一樣,也是人多,需要排隊。如果想下午5點以后測試,最好2點左右就去排隊。
測試是需要交費的,“樁考”練習一圈是25元,“三項”練習一圈也是25元,每人每類最多都是限買兩圈,總計不超過100塊錢。
報名考試后的第二天,王磊便迫不及待地去測試了。他以為早上人少,于是5點半便起床,騎自行車來到考場,到達的時候剛剛6點10分,但賣票窗口前已經排起了20多米的長隊。6點40,窗口開始賣票,賣到距離王磊十多個人的時候,賣票員告知,“三項”的票已經賣完;而到了距離王磊還有5個人時,“樁考”的票也沒了。
起個大早,排了1個多小時隊,還是沒買著票,王磊心有不甘。又在考場里轉悠了幾圈,看了看考場到底是什么樣,這才悻悻地往回走。路過賣票窗口時,前面竟然還有七、八個人在排隊,他問那些人為啥不走,對方告知,他們是在排下午的!當時是早上7點半,距離下午5點賣票還有9個半小時,王磊覺得很震驚。
第二次測試,是在考試前一天,還是一大早。這一次王磊4點半便起床了,到考場的時候是5點10分,但前面仍然排了20多個人。他問看門的老大爺,排第一個的是幾點來的,答曰:“2點!”
這一次王磊比較幸運,買到了最后兩圈的“樁考”和“三項”,但進去之后,還是要等。“樁考”練得快,不一會就輪到他了,練了兩圈,沒有問題。“三項”比較慢,直到8點半他才上車,工作人員不停地催促他快點練完,因為接下來還要考試。王磊慌忙練了兩圈便下車了,只能是體驗了一下考場的感覺,心里仍然沒有太大把握。果然,第二天考試,王磊“樁考”過了,“三項”沒過。
第三次測試,是在補考的前一天。這時候距離王磊第一次考試已經過去了3個星期,距離他最后一次上課更是已有1個月零16天。
這一次,王磊是下午練的。1點到考場,5點半買到票,晚上9點上的車。他吸取教訓,給車上的工作人員(坐在副駕駛位置,腳踩副剎車,預防事故的安全員)買了兩包“玉溪”。果然,工作人員熱情地透露給他一些秘訣。遵照這些秘訣,第二天,王磊順利通過了考試。
考試嚴不嚴?
關于考試,王磊聽說過很多傳言。早年學車的同事說,那不過是走個過場。但王磊經歷的考試,卻是非常之嚴格。
考試前,教練就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今年春節過后,不知是不是因為限購治堵,考試提高了難度,“三項”考試中增加了通過連續障礙(俗稱“井蓋”)、通過單邊橋等項目。駕校抽了兩個教練去測試,結果全都沒過,可見考試是多么嚴格。
測試的時候,排隊無聊,王磊和周圍的學員聊天。有人說,聽說有個學員,在京東考場考了14次試才通過,這是最高紀錄。對于這個記錄,王磊不知道是真是假,他自己在測試和考試的過程中,倒是見過2個考了4次的。
補考那天,排在王磊前面的大約有12個人,據他所知一個都有沒過。因為通過的要回到候考大廳簽字,而之前的人一個都沒有回來,王磊是那天第一個回來簽字的學員。他考完試,去駕校預約科目三的教練,出駕校時遇到一個排在他后面的學員,大老遠就哭喪著臉對他說:“折在"單邊"(全稱"單邊橋","三項"考試內容之一)了”。
留言本上的話
回憶在駕校學車的八個月時間,王磊覺得也不全是痛苦的回憶。
他想起教練車上貼著的那個溫馨提示,不允許教練“吃、拿、卡、要”的規定,雖說執行得并不徹底,但從他第一次送煙被拒的經歷看,也算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他想起師傅在教車時候的嚴格,只要有一點點做得不對,哪怕只是方向盤打得過快,起步忘看反光鏡這樣的“小事”,師傅也會瞪圓了雙眼訓斥一通,他甚至聽說有女學員曾被師傅訓哭的。
不過,就像師傅說過的一句話,“學員來駕校學車,不是來學"本"的,而是來學"本事"的。”拿到駕照固然可喜,但養成良好的開車習慣更加重要。在這一點上,王磊非常尊敬他的教練,他認為教練做到了認真負責。
他還記得,練車的間隙和小販聊天。小販說,師傅們其實都很辛苦,他們上一小時班才給7塊錢,一天8小時,總共才給56塊錢。因為學員多,一周只能放一天假,趕上人多的時候,連這一天都休息不了。但凡是有點辦法的,誰愿意干這個呢?
小販的話,王磊曾經向師傅證實過,師傅說是真的,確實只有7塊錢。他說,駕校是統一放假,上六天休一天。最近因為學員多,假也沒了,教練如果有事,也得請假才能休息。
在駕校大廳,王磊看到了一個留言本,上面密密麻麻寫的都是學員們的心得體會,其中絕大部分是稱贊師傅們的。看得出來,這么多話、好幾十頁、不同字體,應該不會是“托”們搞的把戲。其中有很多留言,王磊也深有同感。但是,翻了很多頁,只看到一段寫他師傅的,可能是師傅喜歡訓人,人緣不好吧。
想到這里,王磊拿起旁邊的筆,在本子上寫下了以下這段話:
非常感謝xxx號車張師傅的嚴格要求,曾經有一段時間不理解,覺得師傅為什么總說我,但隨著學習的深入,才逐漸明白了張師傅的良苦用心。
嚴格要求,不光是為了我們順利地通過考試,更是為了以后的駕駛生涯安全行車。是張師傅幫我糾正了很多不好的開車習慣和細節,非常感謝他。
除此之外,在另一條戰線上,北京市的駕駛員培訓也隨之出現了學車慢、考試難的情況。有學員報名近兩年沒有拿到駕照,還有學員補考三次仍未通過考試。
學車慢,考試難,這些現象與限購政策存在什么樣的聯系?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馬維輝
第一次上車練習,王磊(化名)的愛人囑咐他買兩包煙帶上,作為給教練的見面禮。王磊沒全聽,而是買了一整條“小熊貓”。他想,要送禮就大方點,兩包煙顯得太小氣。
拿著煙,王磊大搖大擺地走進駕校,找到了教練。師傅第一句話就問:“你拿的是什么呀?”
“煙!”王磊大聲回答道。
“拿回去!”師傅毫不客氣地說。
王磊又解釋了兩句,但師傅還是不為所動,態度非常堅決。
報名前,王磊在八通網(通州社區門戶網站)上看到有人留言,說通州的駕校黑,教練喜歡向學員要煙要水。可是今天,他主動送上門的,卻被師傅給拒了,難道網上的傳言有假?
駕校門口的亂墳崗子
王磊,男,29歲,大學本科,家住北京市通州區。2011年春節過后,他和愛人商量著要給家里添輛車。王磊決定,買車前先去駕校學個本。
報名前,王磊向小區里剛學完車的鄰居了解情況,鄰居建議他去東方時尚或者公交駕校,這兩個駕校比較大,正規一點,缺點是離家較遠。
通州的駕校,用鄰居的話說,就是“服務不好、要好處費、壓縮學習時間”,優點是“離家近、便宜”。
八通網上也有網友說通州的駕校黑,有的駕校,完全是個人老板掛靠在駕校名下,管理混亂。表面上報價低,后續收費一大堆,真正拿下駕照來其實是最貴的。
經過考慮,王磊決定還是在通州學離家近。找一個規模大的,應該能夠正規一些。通州的駕校相對集中,都在永順鎮龍旺莊學校的附近,那片區域云集著京東、金統領、金菱、三星,西總、通聯、偉達、農機等近十家駕校,是通州居民主要的學車場所。
最終,他選擇了J駕校,原因有二:便宜、硬件好。這附近的駕校,只有J駕校等少數幾家有自己的教練場,其他的都是合用公共教練場,無法保證練習時間。而相對于其他駕校,同樣是手動檔桑塔納的車型,J駕校的收費又要便宜500元。
報名時,王磊被駕校的環境嚇了一跳大門口竟然有一個亂墳崗子!那是一個方圓五、六十米的土堆,上面三三兩兩地散布著幾座孤墳,旁邊是干枯了的樹木,樹上還有鳥窩。
土堆的下面,有一片十平米左右的玉米地。玉米地旁邊是一個水塘,塘水發黑,見不到底,上面漂浮著一層綠色的水藻,水面幾乎與路面平行。后來到了夏天,下大暴雨,塘水便漫過路面,最高時能有膝蓋那么深,學員進出駕校只能乘坐班車。
2011年2月16日,王磊交了3930元報名費,開始了自己的學車生涯。
誰在因為限購學車?
報完名,王磊很快就被安排參加科目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考試,俗稱“法培”)的培訓了,總共16學時,每天4小時,分4天上完。因為他報的是周末班,所以用了兩個周末培訓完畢。
3月7日,王磊通過了科目一的考試。接下來,就要進行科目二(場地駕駛技能考試,俗稱“樁考”和“三項”)的練習。不同于科目一的教室上課、集體培訓,從科目二開始,學員就要開始上車練習了,需要各約各的教練。學員先給教練打電話預約,然后由教練來安排練習時間。學員什么時候來,都是教練說了算。
4月10日,王磊第一次上車練習,距離科目一考試通過已有1個月零3天。因為教練一直說人多,約不上。
為什么人多?一方面是因為國家的經濟形勢好,買得起車的人越來越多了;另一方面,也跟北京市的限購政策有關。在王磊的同學中,至少有三類人是因為限購學車的:
一、 搶在2010年12月23日限購令實施前買車,先有車后學車的;
二、 為了參加搖號學車的,因為參加搖號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持有效的機動車駕駛證”;
三、 因為限購造成恐慌,借用親友名義提前參加搖號,獲得指標后學車的。
八通網上也有網友認為,“所有這些都是時代的產物”。2003年時學本,從報名到拿駕照58天。當時學車不是教練約學員而是學員約教練,教練要靠學時掙錢。如果大家都不約,他就別掙錢了。
而如今,因為人多,一個學員每周只能約到一次,每次2到4小時不等。并且每次練車都要刷指紋,上車前一次,下車后一次,嚴格保證由學員本人練車,防止冒名頂替。
如果學員預約了某個時間練車,臨時有事來不了,則需要提前48小時通知駕校取消。否則,到了預約的時間不來,就要按照一小時70元的標準交納違約金。王磊就曾經取消過兩次預約,都是因為出差。這樣一來,又浪費了兩周時間。直到8月5日,王磊才終于練完了科目二要求的54個學時,可以報名考試了。
相比之下,有些學員則要快得多。王磊練車時認識了一個四川人,是另外一個師傅教的,他一周能約2次,只用兩個月就練夠了時間。他透露說,自己的秘訣就是勤打電話,“煩死他(教練)”,這樣就能約到車了。此外,他師傅的學員少,這也是能夠快速練完的原因之一。
“百度知道”上,有人發帖說:在J駕校學車,從報名到拿本只需2個月時間。可能就屬于這種情況。
當然,也有更慢的。王磊認識一個護士,因為經常倒班、加班,教練有時間的時候她忙,她有時間了教練又沒空。所以2010年4月報名開始,斷斷續續地學了1年多,直到2011年10月才學完所有64學時的課程,還沒拿到駕照呢。
8月28日,王磊第一次參加科目二的考試,沒有及格。9月18日,第二次考,才終于過了,這樣一來又耽誤了一個月的時間。
科目二通過之后,科目三(道路駕駛技能考試,俗稱“路考”)會更換一個新的教練,王磊于是又打電話給新教練,預約練習時間。直到10月19日,他才第一次上車進行科目三的練習。
直到11月,王磊還沒有拿到駕照。而八通網上有人說,他在東方時尚(駕校)學的,5月底報名,6月中旬學交規,7月初上車,7月底拿本。比王磊快了4倍還多。
師傅為什么不收煙?
王磊的師傅姓張,男性,四十多歲。皮膚黝黑,還挺著一個碩大的將軍肚。來駕校前在北京市某建筑公司工作,最多的時候手下管理過幾百號人。現在雖然在駕校教學,但關系還在原單位,每個月仍然能從那里領到一部分工資。
第一次練車,王磊便發現,訓練場附近總有一個流動小販,女性,四十多歲,騎著一輛三輪車,車上拉著香煙、飲料之類的小商品,在教練車旁邊轉悠。看見哪個學員從車上下來,便把車騎過去,當著師傅的面問你:“買水么?”見你掏錢,一般還會追問一句:“給師傅買包煙吧?”
一開始,王磊挺討厭這個小販的,看她的時候臉上都帶有鄙夷的神色。但是,師傅告訴他,別小看這個女的,她都有教練證呢,而且還是跟自己一塊學的。只不過后來人家沒有從事這一行罷了,人各有志嘛。
王磊經常給教練買水,這完全出于自愿。因為天熱,他自己也會口渴,而如果光買自己的,也顯得不太禮貌。
小販告訴他,他師傅喜歡喝“拿鐵咖啡”,這種飲料賣5元,比可樂、綠茶之類的貴2元。
因為有了第一次送煙被拒的經歷,王磊一直沒有給師傅買煙。但是后來,他發現有的學員也會給師傅買煙,有一次便試探性地問了一句:“師傅,您抽煙么?”
“來兩包"紅中"(紅包裝中南海)吧!”師傅爽快地回答道。
王磊花30元買了兩包,遞給師傅。師傅突然對他說:“知道第一次你送煙,為什么讓你拿回去嗎?”
“為什么?”
“駕校這么多人,你拿著煙轉了半天,我還敢要么?就是收下我也得上交,不然收車的時候校長也得到我車里翻來。”師傅解釋說,“我知道你們都是一片好意,想給師傅們帶點小禮品,可是駕校有規定,不讓收。我收了你的煙,緊接著就得走人。為了條煙,把工作丟了,值么?”
聽了師傅的話,王磊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第一次送煙被拒,竟然是這個原因。他注意到教練車副駕駛位置前,都貼著一個“溫馨提示”,上面寫著:
監督舉報(教練員如有以下行為)
1、 教練員“吃、拿、卡、要”或變相要求學員送錢或有價證券的;
2、 訓練時間內,教練員以各種名義或手段減少訓練時間的;
3、 教練員以“幫助通過考試”為名收取學員費用的;
4、 嚴禁使用非教練車進行訓練;
5、 其他侵害學員利益的行為。
以上各項經查證屬實,駕校將嚴肅處理。
旁邊還有駕校和車管所的監督電話。
不過,總體來講,王磊覺得自己的教練已經算好的了,從不主動向學員要東西。有一次路過包子鋪,師傅下車去買早點,王磊說讓他去,還被當場拒絕。王磊曾經見過別的教練,使喚學員到外面買早點,還點名只要某家店里的雞蛋灌餅,其他東西不要。
沒完沒了的“練樁”
在長達4個月的科目二練習中,王磊認識了很多朋友,有同一駕校的學員、師傅,也有其他駕校的學員。之所以能夠認識他們,還是拜教練所賜。
第一次練車,王磊便認識了2個半師傅。一位是他的教練,一位是同駕校的另一個教練,還有一位其實是個學員。
那次,王磊的師傅同時約了3個學員來練車,其中一個男孩刷指紋,王磊和另外一個女孩只是跟車練習。因為人多,王磊先被師傅安排到另外一位教練的車上學習,過了半小時,又被接了回來,跟著那位男學員學習基本知識,就是如何調座椅、系安全帶、打方向盤之類。
其實,駕校是明令禁止這種“一車多人”現象的,前文說過,教練車上還貼著相關的監督電話。但學員跟教練學習,約車需要教練安排,練習需要教練指導,所以一般都不愿得罪師傅。王磊學習的這段時間,就從來沒聽說有人投訴教練的。
之所以會出現“一車多人”的現象,還跟練習場地有關。科目二考試分為兩大塊:“樁考”和“三項”,“三項”需要在特定的場地里練習,而“樁考”則相對自由一些,只要找一片空地,插上6根桿子就能練。王磊他們練“樁”就是在校外一片廢棄的籃球場,在那里,沒有駕校的督察人員,教練想帶幾個就能帶幾個。
王磊第一次練“樁”,師傅仔仔細細地教給了他每一步的要領,檔位怎么掛、方向盤怎么打、反光鏡怎么看、車要怎么停……并且親自監督王磊練習了幾遍,糾正了一些不良習慣。在他記住之后,剩下的就是勤加練習了,這時候師傅便下車到一旁休息。每輛教練車上都有一截塑料管,長約10厘米,把它支到油門下面,油門便踩不下去了,可以避免學員誤踩油門造成事故。這樣一來,教練便可以離開車,讓學員獨自練習。師傅們則三三兩兩地聚到一起,聊天吹牛,喝茶抽煙,有時還會打撲克,玩“斗地主”賭錢。
相對于“樁”,“三項”的練習對師傅們來說則要辛苦很多:要在教練場里練習,因為有督查,所以每輛車上只能坐一個學員;要來往于各個場地,油門不能支,學員開車時師傅必須坐在副駕駛位置,集中注意力,腳放在副剎車上,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正因為如此,所以師傅們都喜歡練“樁”,不愿意練“三項”。王磊約3個小時的車,師傅一般只讓他在教練場里連續練習兩圈“三項”,用時不到1個鐘頭,剩下的時間就是練“樁”了。越到后來,王磊的“樁”練得越熟,而“三項”之中,有幾項卻還沒有把握。王磊希望能多安排練習“三項”,少練點“樁”,但師傅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實在不行就說:“你讓我歇會”,王磊也沒有辦法。
恐怖的測試
科目二考試前,學員是可以自行去京東考場里測試的。按照教練的說法,在駕校練習十遍,不如去考場里測試一遍。尤其是考前那天,一定要去考場里多測幾遍。
聽別的學員介紹,考場里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4點半是考試時間,除此之外,上午7點至9點,下午5點以后,都可以進行測試。但跟學車時的問題一樣,也是人多,需要排隊。如果想下午5點以后測試,最好2點左右就去排隊。
測試是需要交費的,“樁考”練習一圈是25元,“三項”練習一圈也是25元,每人每類最多都是限買兩圈,總計不超過100塊錢。
報名考試后的第二天,王磊便迫不及待地去測試了。他以為早上人少,于是5點半便起床,騎自行車來到考場,到達的時候剛剛6點10分,但賣票窗口前已經排起了20多米的長隊。6點40,窗口開始賣票,賣到距離王磊十多個人的時候,賣票員告知,“三項”的票已經賣完;而到了距離王磊還有5個人時,“樁考”的票也沒了。
起個大早,排了1個多小時隊,還是沒買著票,王磊心有不甘。又在考場里轉悠了幾圈,看了看考場到底是什么樣,這才悻悻地往回走。路過賣票窗口時,前面竟然還有七、八個人在排隊,他問那些人為啥不走,對方告知,他們是在排下午的!當時是早上7點半,距離下午5點賣票還有9個半小時,王磊覺得很震驚。
第二次測試,是在考試前一天,還是一大早。這一次王磊4點半便起床了,到考場的時候是5點10分,但前面仍然排了20多個人。他問看門的老大爺,排第一個的是幾點來的,答曰:“2點!”
這一次王磊比較幸運,買到了最后兩圈的“樁考”和“三項”,但進去之后,還是要等。“樁考”練得快,不一會就輪到他了,練了兩圈,沒有問題。“三項”比較慢,直到8點半他才上車,工作人員不停地催促他快點練完,因為接下來還要考試。王磊慌忙練了兩圈便下車了,只能是體驗了一下考場的感覺,心里仍然沒有太大把握。果然,第二天考試,王磊“樁考”過了,“三項”沒過。
第三次測試,是在補考的前一天。這時候距離王磊第一次考試已經過去了3個星期,距離他最后一次上課更是已有1個月零16天。
這一次,王磊是下午練的。1點到考場,5點半買到票,晚上9點上的車。他吸取教訓,給車上的工作人員(坐在副駕駛位置,腳踩副剎車,預防事故的安全員)買了兩包“玉溪”。果然,工作人員熱情地透露給他一些秘訣。遵照這些秘訣,第二天,王磊順利通過了考試。
考試嚴不嚴?
關于考試,王磊聽說過很多傳言。早年學車的同事說,那不過是走個過場。但王磊經歷的考試,卻是非常之嚴格。
考試前,教練就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今年春節過后,不知是不是因為限購治堵,考試提高了難度,“三項”考試中增加了通過連續障礙(俗稱“井蓋”)、通過單邊橋等項目。駕校抽了兩個教練去測試,結果全都沒過,可見考試是多么嚴格。
測試的時候,排隊無聊,王磊和周圍的學員聊天。有人說,聽說有個學員,在京東考場考了14次試才通過,這是最高紀錄。對于這個記錄,王磊不知道是真是假,他自己在測試和考試的過程中,倒是見過2個考了4次的。
補考那天,排在王磊前面的大約有12個人,據他所知一個都有沒過。因為通過的要回到候考大廳簽字,而之前的人一個都沒有回來,王磊是那天第一個回來簽字的學員。他考完試,去駕校預約科目三的教練,出駕校時遇到一個排在他后面的學員,大老遠就哭喪著臉對他說:“折在"單邊"(全稱"單邊橋","三項"考試內容之一)了”。
留言本上的話
回憶在駕校學車的八個月時間,王磊覺得也不全是痛苦的回憶。
他想起教練車上貼著的那個溫馨提示,不允許教練“吃、拿、卡、要”的規定,雖說執行得并不徹底,但從他第一次送煙被拒的經歷看,也算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他想起師傅在教車時候的嚴格,只要有一點點做得不對,哪怕只是方向盤打得過快,起步忘看反光鏡這樣的“小事”,師傅也會瞪圓了雙眼訓斥一通,他甚至聽說有女學員曾被師傅訓哭的。
不過,就像師傅說過的一句話,“學員來駕校學車,不是來學"本"的,而是來學"本事"的。”拿到駕照固然可喜,但養成良好的開車習慣更加重要。在這一點上,王磊非常尊敬他的教練,他認為教練做到了認真負責。
他還記得,練車的間隙和小販聊天。小販說,師傅們其實都很辛苦,他們上一小時班才給7塊錢,一天8小時,總共才給56塊錢。因為學員多,一周只能放一天假,趕上人多的時候,連這一天都休息不了。但凡是有點辦法的,誰愿意干這個呢?
小販的話,王磊曾經向師傅證實過,師傅說是真的,確實只有7塊錢。他說,駕校是統一放假,上六天休一天。最近因為學員多,假也沒了,教練如果有事,也得請假才能休息。
在駕校大廳,王磊看到了一個留言本,上面密密麻麻寫的都是學員們的心得體會,其中絕大部分是稱贊師傅們的。看得出來,這么多話、好幾十頁、不同字體,應該不會是“托”們搞的把戲。其中有很多留言,王磊也深有同感。但是,翻了很多頁,只看到一段寫他師傅的,可能是師傅喜歡訓人,人緣不好吧。
想到這里,王磊拿起旁邊的筆,在本子上寫下了以下這段話:
非常感謝xxx號車張師傅的嚴格要求,曾經有一段時間不理解,覺得師傅為什么總說我,但隨著學習的深入,才逐漸明白了張師傅的良苦用心。
嚴格要求,不光是為了我們順利地通過考試,更是為了以后的駕駛生涯安全行車。是張師傅幫我糾正了很多不好的開車習慣和細節,非常感謝他。
- 上一篇:安徽省駕校2010年度質量信譽考核結果公示 2011/11/15
- 下一篇:報名學車 要到這里來搞定 2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