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到高原地區旅游應注意的問題
2015/12/19 閱讀數: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自己的車,因而每到節假日自駕車旅游已逐漸成為一種時尚。許多有車的朋友開始考慮遠離城市的喧囂,開著自己的車到新疆、西藏去體驗一下西北高原"玩車"的刺激與樂趣。那么,在啟程之前一定要對高原行車的特點有所了解,充分做好物資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準備,才能確保高原之行的安全、順利。
高原地區的行車特點及應對措施:
①高原地區氣壓低、空氣稀薄、氣候多變,內地人初到高原會出現胸悶、氣短、頭暈、易疲勞等高原反應。如果是駕駛員出現上述癥狀應當靠邊停車,短暫休息一會,不要活動、少說話,必要時吸點氧,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會逐漸適應的。
②由于空氣密度小,含氧量降低,發動機進氣量減少,會造成混合氣過濃使汽車動力下降、油耗量增加,同時由于氣壓低,混合氣在燃燒時不易產生爆震,可適當將分電器點火提前角調早(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m,調早2-3度)。還可將火花塞電極間隙調小1mm,以提高發動機動力。
③氣壓低還會造成冷卻水沸點降低。70-80℃的水溫在內地是正常水溫,而在高原地區就已經"開鍋"了。所以,在汽車上坡時要嚴格控制水溫,發出水溫升高、故障燈報警時,應立即停車,掀開引擎蓋自然降溫,避免發動機長時間在高溫條件下工作產生氣阻形象。上坡行駛中不要完全依靠低速擋行駛,能加擋的路段盡量加到高一擋行駛。
④汽車在上過長、大坡道準備下坡之前,應在坡頂暫短停留,休息一下,并全面檢查制動、轉向、傳動部分和車輪狀態。氣候特別寒冷的應用紙殼、報紙等將散熱器擋好(指防凍液冰點較低或加水的車輛),以免因下坡車速快、發動機長時間低速運轉使散熱器凍結。換擋時要保證車速始終控制在發動機牽阻作用之內,以免長時間踩制動踏板,輪轂發熱、制動效能降低。絕對禁止空擋滑行,更不準熄火滑行。當汽車行至坡底后,不要忘了拆除散熱器遮擋物。
⑤小型汽車在液壓制動系統,在高原地區也會出現氣阻的現象。在減速或停車時應注意提防,運用制動要適當提前,發現制動性能降低時,應停車檢查,必要時應進行排氣。
⑥汽車進入高原后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輪胎氣壓也會逐漸升高,在汽車行至轉彎或碎石路段時容易造成爆胎。在進入高原之后要經常檢查輪胎氣壓,必要時要適當調低輪胎氣壓。
⑦高原公路有些路段地形復雜,經常會遇到狹窄彎路、傍山險路,山洪暴發、高山落石、泥石流等不良路況。駕駛員處理情況要及時、果斷。換擋操作要迅速、準確,行駛中不要過于靠向路邊,應走道路的中間,還要隨時注意路邊交通標志及文字提示,遇有道路損毀需要通過便橋、險橋時,應在車下人員的指揮下單人駕車通過,以免因超載發生危險。
⑧高原地區生活區分散、行駛路線長,有時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也很難見到人煙。一旦在途中遇到風暴、雨雪或車輛故障,就要被困在半路。因此,每天上路之前,要注意收聽當地氣象臺(站)的天氣預報,提前安排好當天的路程和食宿地點。
⑨進入高原地區要做好必要的物資準備,包括常用的易損配件(水箱軟管、點火線圈、分電器、汽油泵等)和常用藥品、氧氣袋、水壺、手電、地圖、充好電的手機電池、食品、水、機油、工兵鍬、牽引繩等等。
⑩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點停留或食宿時,要注意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入鄉隨俗。在與當地群眾交談時,應多詢問一些善于當地氣候特點、交通路況等,以便對下一段路程做到心中有數。
○11高原地區的駕駛員,常年奔波于條件艱苦的崇山峻嶺之中,練就了過硬的專業駕駛技能,并且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據筆者曾經援藏工作過多年的弟弟回來講"在高原地區,無論是常年跑運輸的地方駕駛員,還是青藏線上的汽車兵,都非常講究協作精神,樂于助人"。就拿夜間行車來說,高原地區的駕駛員每到會車時,往往提前關閉遠光燈,遇到險路、狹窄路也總是為對方提供方便,甚至有時主動下車為對方駕駛員指揮。若是有車輛發生故障,拋錨在路上,過往車輛都會主動停下車,詢問是否需要幫忙等等。所以,內地駕駛員在高原道路上行車,有什么事應盡量多與當地駕駛員溝通,尋求幫助。
高原地區的行車特點及應對措施:
①高原地區氣壓低、空氣稀薄、氣候多變,內地人初到高原會出現胸悶、氣短、頭暈、易疲勞等高原反應。如果是駕駛員出現上述癥狀應當靠邊停車,短暫休息一會,不要活動、少說話,必要時吸點氧,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會逐漸適應的。
②由于空氣密度小,含氧量降低,發動機進氣量減少,會造成混合氣過濃使汽車動力下降、油耗量增加,同時由于氣壓低,混合氣在燃燒時不易產生爆震,可適當將分電器點火提前角調早(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m,調早2-3度)。還可將火花塞電極間隙調小1mm,以提高發動機動力。
③氣壓低還會造成冷卻水沸點降低。70-80℃的水溫在內地是正常水溫,而在高原地區就已經"開鍋"了。所以,在汽車上坡時要嚴格控制水溫,發出水溫升高、故障燈報警時,應立即停車,掀開引擎蓋自然降溫,避免發動機長時間在高溫條件下工作產生氣阻形象。上坡行駛中不要完全依靠低速擋行駛,能加擋的路段盡量加到高一擋行駛。
④汽車在上過長、大坡道準備下坡之前,應在坡頂暫短停留,休息一下,并全面檢查制動、轉向、傳動部分和車輪狀態。氣候特別寒冷的應用紙殼、報紙等將散熱器擋好(指防凍液冰點較低或加水的車輛),以免因下坡車速快、發動機長時間低速運轉使散熱器凍結。換擋時要保證車速始終控制在發動機牽阻作用之內,以免長時間踩制動踏板,輪轂發熱、制動效能降低。絕對禁止空擋滑行,更不準熄火滑行。當汽車行至坡底后,不要忘了拆除散熱器遮擋物。
⑤小型汽車在液壓制動系統,在高原地區也會出現氣阻的現象。在減速或停車時應注意提防,運用制動要適當提前,發現制動性能降低時,應停車檢查,必要時應進行排氣。
⑥汽車進入高原后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輪胎氣壓也會逐漸升高,在汽車行至轉彎或碎石路段時容易造成爆胎。在進入高原之后要經常檢查輪胎氣壓,必要時要適當調低輪胎氣壓。
⑦高原公路有些路段地形復雜,經常會遇到狹窄彎路、傍山險路,山洪暴發、高山落石、泥石流等不良路況。駕駛員處理情況要及時、果斷。換擋操作要迅速、準確,行駛中不要過于靠向路邊,應走道路的中間,還要隨時注意路邊交通標志及文字提示,遇有道路損毀需要通過便橋、險橋時,應在車下人員的指揮下單人駕車通過,以免因超載發生危險。
⑧高原地區生活區分散、行駛路線長,有時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也很難見到人煙。一旦在途中遇到風暴、雨雪或車輛故障,就要被困在半路。因此,每天上路之前,要注意收聽當地氣象臺(站)的天氣預報,提前安排好當天的路程和食宿地點。
⑨進入高原地區要做好必要的物資準備,包括常用的易損配件(水箱軟管、點火線圈、分電器、汽油泵等)和常用藥品、氧氣袋、水壺、手電、地圖、充好電的手機電池、食品、水、機油、工兵鍬、牽引繩等等。
⑩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點停留或食宿時,要注意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入鄉隨俗。在與當地群眾交談時,應多詢問一些善于當地氣候特點、交通路況等,以便對下一段路程做到心中有數。
○11高原地區的駕駛員,常年奔波于條件艱苦的崇山峻嶺之中,練就了過硬的專業駕駛技能,并且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據筆者曾經援藏工作過多年的弟弟回來講"在高原地區,無論是常年跑運輸的地方駕駛員,還是青藏線上的汽車兵,都非常講究協作精神,樂于助人"。就拿夜間行車來說,高原地區的駕駛員每到會車時,往往提前關閉遠光燈,遇到險路、狹窄路也總是為對方提供方便,甚至有時主動下車為對方駕駛員指揮。若是有車輛發生故障,拋錨在路上,過往車輛都會主動停下車,詢問是否需要幫忙等等。所以,內地駕駛員在高原道路上行車,有什么事應盡量多與當地駕駛員溝通,尋求幫助。